怎样才能让孩子长得高?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儿童长高。身高的情况主要与遗传因素有关,还与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疾病等非遗传因素有关。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疾病等情况均可能对身高的增长产生影响。让孩子长高的方法应该有个健康的作息习惯。

营养均衡是长高的第一步。
考虑到营养因素,应该在胎儿期引起重视。孕期妈妈要注意增加营养,为胎儿的健康成长做好充分准备。婴儿出生后,尽量做到六个月前母乳喂养,并在六个月内逐步添加辅食,为婴儿提供充足、合理的营养食品。幼年时,饮食方面要注意平衡:素食搭配,包括动植物蛋白质搭配,动植物脂肪搭配,精粮和粗粮搭配,使其能够摄取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矿物质和维他命。另外,还要注意摄取特殊的营养成分,即高密度不饱和脂肪酸-DHA(二十二碳六烯酸),这是生长和发育的必需品。这主要来自鱼类食品。
专家提醒:营养均衡是最重要的。烹饪时,可以使用少糖、少盐、少酱油、味精等调味品,蒸、煮、炖、炒、凉拌。使用油炸、油炸等烹饪方法时,尽量使用植物油,适当控制油量。
挑食、厌食、饮食不规律的孩子不容易长高;营养过剩导致肥胖的孩子不容易长高;成熟(性早熟)的孩子不容易长高。
强化锻炼是长高的关键。
锻炼是促进儿童身高增长的第二个因素。人体身高增长是由于骨端骺软骨的持续生长,而骺软骨的生长需要良好的血液供应。定期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增加骨组织的血液供应。营养增强加上运动时的机械摩擦和刺激,骺软骨细胞的增殖使骨骼生长旺盛。
此外,多让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长期暴露在阳光下,促进机体维生素D的产生,有利于钙的吸收。还能促进身高发育。
专家提醒:跳绳、跳高、跳远、跑步等弹跳运动有助于四肢运动;伸展运动,如单杠引体向上、仰卧起坐、前后弯腰、体操等。,有助于脊柱和四肢的伸展;全身运动,如篮球、排球、羽毛球等。,有助于延长全身骨骼。
许多锻炼可以助长高,相对于跳绳来说,跳绳是最容易进行的;幼稚园的小朋友,每天跳绳500~800下,一年级800~1000下,再大一点的小孩1500~2000个,不用一口气跳完,跳停停,运动30分钟即可。
此外,游泳也有助于身高的增长。在游泳过程中,水中关节承受的重力较小,骨骼、关节以刺激骨细胞的生长。

只有充足的睡眠才能长高。
睡觉也是孩子长高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常言道:人在睡中长是有道理的。睡眠可以使大脑神经、肌肉等放松,消除肌体疲劳;另一方面,生长激素分泌有昼夜节律,进入深度睡眠1小时后,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有利于儿童长高。
专家提醒:睡前1-2小时避免剧烈活动或过度兴奋;白天睡眠时间不宜过多;睡觉时避免饥饿和过量饮水;睡觉和起床时间尽可能固定,可以提高睡眠质量。一般强调早睡。如果孩子课业忙,宁愿第二天早起,补上一些功课。因为生长激素的分泌是时间性的,晚上10点到12点,凌晨2点到4点是人体生长激素分泌最旺盛的时间段。如果这些时间点休息不好,会影响身高。
1-3岁儿童应保持12-14小时睡眠,4-6岁儿童应保持11-12小时睡眠,7-10岁儿童应保持10小时睡眠,10-14岁儿童应保持9小时睡眠。
心情愉快,助长高。
近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心理、情绪等因素会影响人的身高、不良的心理刺激、过度的心理负担,从而阻碍儿童的生长发育。心理愉悦有利于促进儿童的成长,而心理压抑则会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不利于儿童的成长。所以,父母应该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平静的环境,使他们快乐地成长。
专家提醒:父母离异或家庭环境不好会使孩子的心理感情受到创伤,会导致孩子食欲减退,性格孤僻,易发脾气等症状,精神不佳的孩子会导致匀称性矮小,即某段时间生长速度很慢,不良环境因素消退后,又能恢复正常生长。
疾病也是影响身高的因素。
儿童身材矮小有疾病性和非疾病性两种。疾病包括营养不良、先天性心脏病、维生素D缺乏、生长激素缺乏、晚期甲状腺功能低下、先天性卵巢发育不良、特发性身材矮小、真性早熟等。非疾病包括家族遗传性身材矮小、青春期发育迟缓、出生体重低、早产儿、胎龄儿等体质发育迟缓。这些孩子出生时身材矮小,但生长速度正常,身高低于同龄正常人。
专家提醒:无论哪种类型的身材矮小,只要找出原因,都可以通过治疗或调整长高,但家长一定要把握好长高治疗的最佳时机,以免错过时机耽误一生。

目前,注射基因重组生长激素治疗可用于疾病性矮小患者,尤其是生长激素缺乏症(治疗后每年可长高7-12CM);对于宫内发育迟缓、特发性矮小、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等患者,可取得一定的疗效。此外,儿童因严重佝偻病或先天性心脏病而影响其生长发育,可采用早期手术治疗,通过根治原发病矫正其生长发育。如果想了解儿童是否矮小症可以【在线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