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都会说自家孩子挑食,喜欢这个不喜欢那个,那么,孩子们为什么会挑食呢?下午,带着孩子在小区乘凉,小区玩伴比较多,没一会儿,他们就打成了一片,玩着玩着,听到了孩子们的争论声音,原来是在争当厨师,后来是邻居家萌萌姐争赢了,高高兴兴的带上她们自制的厨师帽道具。其实桌子上还有好几个代表性的职业道具:园艺师(剪刀)、建筑师(小铲子)、教师(小眼镜)……为什么孩子们会争当厨师呢?通过询问才知道,孩子们之所以选择厨师是因为:当厨师,就能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食物了,看来,孩子们都有被家长要求吃不喜欢的食物的经历了,家长们将这种行为归为:挑食。

第一:下面是对于孩子挑食的原因及对应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一下:
1、 内心排斥或是对某种食物过敏
原因:孩子的成长需要营养均衡,但孩子们可没那么好说话,他们才不管什么营养均衡,只看自己口味,或者有的孩子对某种营养价值高的食物过敏。
比如说鸡蛋,众所周知,它的蛋白质含量非常高,营养学的角度也是建议每人每天至少一个鸡蛋来满足人体所需的蛋白质,但是,有的孩子就是不喜欢吃鸡蛋,或者,有的孩子对鸡蛋过敏,那怎么办呢?总不能孩子不吃,就不管他吧?
建议:这种时候家长就可以选择其他东西来进行替代。鸡蛋代替品可以是大豆。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大豆蛋白和动物蛋白中质量最好的鸡蛋清蛋白一样,也就是说,大豆蛋白质和鸡蛋清蛋白质等价,是最优质的蛋白质。

2、 家庭菜品单一
原因:如果家里都只有那几种菜,孩子没机会接触新的味道,那么在孩子刚开始尝试的时候,会觉得味道怪,出现排斥心理也就不奇怪了。家庭日常生活中,大人习惯吃哪些菜类,那么孩子一般都会习惯这些菜类,而做菜的是家里的大人,在买菜时,或许是按着自己的喜好买,或许是按照菜品的营养种类买,总之,在做菜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有思维定式,这就导致了孩子们只熟悉这些菜类,对于其他种类的菜类就会出现不喜欢、排斥的现象。
建议:这种情况家长可以试着让家里菜品多样化,比如说西兰花,刚接触时孩子可能不喜欢吃,那家长可以做表率,并对孩子说:“宝贝你看,这个西兰花好漂亮呀,咱们把它倒起来,像不像我们跳舞穿的泡泡裙?来,我们把裙摆干掉好不好?”家长也可以试着把食物摆放地精致一些,有些手巧的家长也可以摆出一副图案,让孩子们看着就有食欲。
总之,各种威逼利诱至少让孩子尝一尝,若是,当时不喜欢,那我们下次再试,不要一步到位逼着孩子必须吃,循序渐进,这是一个过程。

3、 零食败口味
原因: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很多孩子喜欢吃零食,零食添加剂多,味道比较浓重,孩子的胃就那么大一点儿,吃多了零食,到了吃正餐的时候,又吃不下了,然后等不到下一顿正餐,孩子又饿了,继续吃零食,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建议:孩子一天可以分为五餐:早餐、十点多可以加水果,午餐、下午四点多可以加小点心、酸奶、水果,晚餐,这样,既能保证孩子的营养均衡,也能戒掉孩子把零食当正餐的不良习惯。

4、 饮食习惯
原因:这里所说的习惯不仅仅指孩子的饮食习惯,也指整个家庭的饮食习惯,孩子所在的生长环境口味,就决定了她的口味偏好,就好比:粤菜偏清淡,川菜比较重口味。
建议: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饮食习惯这不奇怪,但咱们应不拘一格,家长在做菜的时候,不妨各种口味都给孩子试一试,为孩子以后适应各种口味打下基础。
在孩子挑食这个问题上,家长们更应该找自己的原因,因为挑食这个问题,并非天生,而是后天形成的。

第二:最后,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心里话

无意间听到孩子们有一种“推卸责任”的说法:“不是我们挑食,是你们买菜只买自己喜欢的,那要是你们买我们喜欢的,我们还怎么挑呀?”这话看似狡辩,仔细想想,也确实有理,所以,家长在平时买菜的时候,也可以试着征求孩子们的意愿,结合菜品营养,来进行选择。这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