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中童儿童康复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鲜涛指出: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非常普遍,有的表现为多动性冲动,有的则表现为安静的‘走神’。顽皮淘气虽然是孩子的天性,但它和多动症有着本质的区别,父母必须予以重视。小孩顽皮还是多动症可以通过下面这些多动症和顽皮的区别来进行辨别。

多动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多数由遗传、环境等因素所致,可以及时就诊,但不多见,因为大家都认为儿童的皮层很正常。
多动症的三个核心症状为注意力缺乏、多动和冲动。一种是以注意力缺陷为主,很难专注于需要完成的任务;
二是多动型,以冲动为主,表现为静默不动,课堂上的小动作多,喜欢招惹同学,情绪容易爆发;
三是混合型,即具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和冲动症的症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更容易被忽视,父母很难把安静的孩子和多动症联系起来。

多动症与顽皮的区别?
西安中童儿童康复医院发育行为科主任医师鲜涛表示,两者表现相似,主要是由于顽皮程度及后果。一些父母认为,虽然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被分散了注意力,但是玩游戏、看电视可以坚持很久,所以注意力没有问题,其实这种判断是不靠谱的。重点还是要看一些需要注意的任务,孩子能否坚持。
二是顽皮儿童虽然比一般儿童活动更多,但是他们仍然可以区分场合,在“允许”的场合比较调皮,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而多动症儿童则不分场合,过分调皮,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父母还可以根据他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多动症儿童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常常边写作业边玩,很磨蹭,随着年龄的增长,成绩每况愈下,甚至厌学。和淘气的孩子相比,虽然写作业也不会很有动力,也有些磨蹭,但并不会导致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然而,多动症的诊断是有依据的,医生会根据临床经验,标准化的问卷,各种检查进行综合判断。因此,父母必须客观、真实地反馈孩子的日常表现。看医生之前最好和老师沟通一下,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
门诊中,医生往往会询问孩子“是否过敏”,“是否打鼾”,“怎样睡觉”等问题。部分注意力不集中的儿童,是由于躯体疾病引起的。比如,一位8岁的小女孩因为腺样体肥大导致睡眠打鼾,影响了睡眠质量,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多动症确诊后需要吃药吗?
有些父母认为,多动症不需要治疗,长大成人就好,这是不对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不但影响学习成绩,而且容易导致厌学、心理上产生抑郁、自卑等情绪。此外,多动症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及同学的排斥,易导致人格发展不健全。
不过,不少家长在发现孩子有“多动症”倾向后,往往在第一时间不是前往专业医院,而是报各种注意力训练、感统训练课程。
五年级男孩子浩浩跟着妈妈走进诊室,妈妈说,二年级的时候被诊断为多动症,吃药,成绩也有所上升,但是由于“怕有副作用”,很快就停止了。母亲为他安排了机构里的感统训练,花费了几万,效果甚微,现在孩子不仅不做作业,对老师的批评管教也不服。
像上面这个案例,如果刚发现问题就治疗,孩子的情况也许不会像现在这样严重;但是现在比当初复杂得多,吃药的效果很可能不如当时,那么多的功课都落在了后面。
实际上,那些接受过类似教育的孩子并不少。12岁的小利去年诊断出多动症,也担心药物的副作用,父母只给他“补锌”并进行了感统训练,效果也不理想。注意缺陷与锌缺乏之间没有明显的直接关系。
对于有明显多动症的患儿,感统训练及营养补充剂均仅作为辅助治疗,建议3-6月观察疗效。如果疗效不明显或不起作用,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法,不要耽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
只有30%的父母愿意接受药物治疗,用于治疗多动症的药物,已经使用了几十年,虽然有一些副作用,但是与其他药物相比,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儿童只要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合理用药,就不必过分担心用药的安全性。而对于父母们所认为的“影响长高、影响智商”等都是夸大药物的副作用。

专家强调,如果孩子学习很吃力,作业总做不完,经常被老师批评,已经明显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就要去正规的医疗机构,找医生帮忙。症状较轻的多动症儿童,需要父母多陪伴、多提醒、多行为矫正。严重者,则须到医院接受正规治疗。每位孩子患有多动症的家长,医生都会建议他们学习多动症的科普知识和家庭管理技巧,让多动症的治疗少走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