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孤独症(自闭症)孩子的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家庭如何干预治疗?自闭症是一对一干预好,还是多人一起干预好?关于感统训练普通孩子也会有一些感官失调,但随着大脑的发育,失调现象会渐渐减轻或消失,不影响生活和学习。孤独症孩子的部分感官失调也会随着自身的成长而减轻、消失,严重的感官失调在经过有针对性的运动调节后,会适当减轻,让孩子感觉更舒适。感统训练,本质上就是运动调节,通过运动来刺激我们的神经反射,让大脑逐渐适应外界条件,逐渐对外界作出更恰当的反应。

第一.多人干预还是一对一家庭干预好?
一些家长认为,既然花了钱,那么一对一有针对性对孩子更好;另一些家长认为,自闭症孩子有社交障碍,还是和别的小朋友一起训练更好。实际上,一对一还是多人要根据孩子处在的发育阶段来决定。比如中美星星桥就是根据孩子发育的不同阶段来设置课程的
孩子的能力阶段
1.启蒙阶段:不关注人,无呼名反应,不会或较少模仿人
2.互动阶段:开始了模仿,可以简单互动,认知语言发育迟缓
3.幼儿园准备阶段:不能加入小组,认知语言仍需提高
4.幼儿园阶段:不能适应幼儿园教学
5.小学阶段:不理解社交规则,常有不恰当语言或行为,交不到朋友,学习困难

一对一、多对一
需要一对一的孩子绝大多数是幼龄、小龄或者还没有进行过干预的、能力比较差的孩子。在早期阶段的时候,这类孩子对人关注不够(没有从以物为导向转变为以人为导向),喜欢独自玩玩具等物体,不愿意或者不能加入别人,也不喜欢看人,建议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干预。当这类孩子能够对单个人关注后,康复师会让家长加入进来,变成两个成年人对一个孩子。两个成年人向孩子展示、演练互动的启动、维持和应答,让孩子观察成年人之间是如何进行互动的。

多人
当孩子可以观察成年人之间的互动,能够和两位成人做到互动启动、维持和应答,康复师会用同龄小朋友替换家长,变成一个康复师对两个孩子,来设计康复课程。刚开始,康复师会引导两个孩子活动,两个孩子之间有互动了,康复师就会逐渐地退出。再往后会加入一个康复师对三个孩子、四个孩子,从小组课发展到集体课(8到10个孩子左右)。
经过循序渐进的干预,孩子才能回归普通的幼儿园、小学,和几十个孩子一起上课。很多孤独症(自闭症)孩子感官失调,或低敏,或过敏,这与他们的大脑发育有直接关系,也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很多时候,孤独症孩子的行为异常,并非孩子调皮,而是他们的真实感知让他们的身体陷入痛苦。

第二.常见的感官失调
那么,了解孤独症孩子的感官失调,对于我们做行为干预和日常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对照感知觉的分类,我们将感官失调分为七大类:感知觉,过敏表现,低敏表现
触觉
1.不喜欢穿新衣服、只穿特定面料、衣服内侧标签必须剪掉
2.不喜欢会脏手的活动
3.对温度或疼痛过度敏感
4.不喜欢被拉着手或被触碰1.喜欢粗暴的活动如摔跤
2.对温度或疼痛少有反应
3.手上喜欢玩东西
4.自伤

听觉
1.经常捂耳朵
2.容易被动物叫声或小朋友逗闹吓到
3.不喜欢剪头发
4.不喜欢公共厕所
5.常自己发出哼哼唧唧声以阻挡外界声音

1.特别喜欢敲打物品
2.特别喜欢鼓类玩具
3.喜欢厨房、卫生间等声音嘈杂的房间
4.喜欢噪音大、热闹的场所

视觉
1.喜欢关灯
2.不喜欢阳光
3.避免目光对视
4.斜视
5.可能阅读困难
1.喜欢直视光线
2.喜欢反复开关灯
3.喜欢图案
4.喜欢看旋转的物体

味觉
1.不喜欢口味重的食物
2.不喜欢尝试新食物
3.挑食
4.对某些食物常出现作呕
1.喜欢重口味食物
2.喜欢舔各种东西
3.特别喜欢与烹饪、食物相关的活动

嗅觉
1.不喜欢某些香味
2.闻到某些普通香味时作呕
3.经常捂鼻子1.喜欢气味重的东西
2.喜欢去喷了清新剂的场所
3.喜欢闻各种东西
运动平衡感
1.行动时习惯抓住某样东西以保持平衡
2.不喜欢粗糙地面
3.不喜欢被推、不喜欢粗暴的活动
4.容易晕车晕船
1.喜欢转圈
2.喜欢荡秋千
3.喜欢前后摆动身体
4.喜欢保持活动状态,不喜欢静坐

本体空间感
1.不喜欢剧烈运动
2.动作笨拙
3.常常撞到东西
4.可能肌肉无力
1.喜欢跳跃
2.喜欢靠着人或物件
3.喜欢推拉类的活动
4.走路步子重

第三.西安儿科医院自闭症研究中心专家总结

揭秘孤独症(自闭症)孩子的感统失调有哪些表现,家庭如何干预治疗?所以,感统训练只是孤独症干预的辅助训练,不是核心训练。有些机构将感统训练作为孤独症孩子的单列干预方法,甚至鼓动家长将感统训练作为主要的干预方法,这除了能让机构增加盈利,以及暂时缓解家长的焦虑,对于孩子本身的孤独症核心障碍干预并没有普适作用。我们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多带孩子参加同伴活动、户外运动,也可以有效调节孩子的感知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