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成年人也会有刻板行为,比如开会时抖腿,用老式电话时玩电话线~在一般孩子中,1岁以下的婴儿会有或多或少重复的刻板行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这种刻板行为通常会消失。自闭症和发育迟缓2岁以上的儿童更容易出现刻板行为,在这些孩子中,又以自闭症患儿最多。自闭症谱系儿童根据智力水平从低到高,其刻板行为依次表现为:刻板动作、刻板思维、刻板语言、刻板规则等。
这就是说,严重低能自闭症儿童,更多地表现为刻板动作;中等和高功能儿童,更多地表现为刻板思维和刻板语言;高功能儿童和阿斯伯格,更多地表现为刻板行为。

什么是刻板行为?
上述行为均为刻板行为,如果要对刻板行为进行定义的话,那么,我们就可以说:刻板行为,是一种重复的、固定的、没有明确含义的行为。当这种行为被打断时,往往会引发强烈的情感冲突。根据模式化的内容,我们可以将模式化行为分为以下几类:
(1)固定动作
例如重复甩手,重复玩手指,重复晃动身体,重复自残打头等肢体动作的刻板行为,这种刻板行为最简单。
(2)刻板的想法
例如,积木必须搭在一起,数字必须从1到10不能插在一起,讲故事只能讲同一个,沿着相同的路径回家等等,这样的刻板行为有一定的思维顺序。
(3)定型语言
单纯如重复同一个句子(具有自言自语的性质),唱同样一首歌,复杂如只能表达打开,什么都打开,拿起苹果叫打开,画画叫打开。这种形式不能使语言灵活运用,尤其表现为句子组织能力差。
(4)刻板规则
举例来说,比赛只能让自己获胜,不能接受其他的结果;或者,肯德基必须吃鸡块,否则就会被淘汰;或者,游戏熟练后,拒绝修改任何规则。

如何干预自闭症孩子的重复刻板行为?
当前,重复性刻板行为可以通过药物和行为干预来实现,本文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常见的行为干预方法。
(1)扩大自闭症儿童的兴趣爱好
扩展兴趣可以帮助自闭症儿童减少对某一事物的“痴迷”,也可以减少这种类型高水平的重复刻板行为。扩展兴趣的方法包括在原有的强化物上发展新的游戏方式,结合原有强化物推荐新的玩具和活动。
(2)区别加强
区分强化可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即在孩子有正确行为时给予强化。根据孩子的成见,具体情况可以设定特定的情境,并给予适当的强化。例如孩子的刻板行为就是转圈,当孩子在转圈时,干预者不理会,不与孩子有眼神接触,不经意拿出孩子的强化物,发出响声来吸引孩子的注意,而干预者则会把强化物放在孩子身上,并配合社会强化“哇,你玩玩具玩得真好。
(3)教同伴参与社会技能的策略
在提高了自闭症儿童的社会技能后,不仅可以促进同伴间的社会互动,而且可以减少重复行为。挑选社交能力较好,愿意配合成人指导,积极与自然情境中的自闭症儿童互动的一般发展儿童,以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
(4)提供个人视觉或语言提示
有些自闭症儿童的刻板行为在上学上学的路上表现得很明显;每天饭后的娱乐活动要有顺序;戴的面罩必须是蓝色的,白色的不戴...当暂时发生变化时,患儿往往会有较大的情绪波动,父母先安抚,后用威胁的语气开始使用安抚语:“下次再带你出去吧。所以孩子哭得更凶,最后父母只能妥协或硬逼孩子接受这个暂时的改变。
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家长可对孩子的活动进行提前预览,预览的形式可以是图片、视频等。如果儿童认知能力较好,可以提前与儿童沟通,让儿童有心理准备。预知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自闭症患儿的情绪不安程度。

作为自闭症的核心症状之一,重复刻板行为比社交障碍更加复杂,对日常生活功能造成了损害。总而言之,对于自闭症儿童的重复性的刻板行为并不一定会把他们全部扼杀,或者置之不理,任其发展。而应从病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多角度综合运用医学、教育、行为干预等手段,以更好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