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待说话的问题上,三岁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是不想说话还是不能好好说话?说话的目的就是为了表达,为了向某一个人、一群人表述自己的想法、观点,向他们表明自己的感情缘由。但是有些小孩就是不能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说话吐字不清。
这前不久啊西安医院就来了这么一个小孩。孩子外观看起来沒有任何问题,既沒有很多语言问题中提到的腭裂、听力障碍,而且平时也没有接触过口吃一类的人群。这个孩子的发音应该没问题,但是奇怪的地方就在这里,孩子的发音总是吐不清,而且说不清的往往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字音。

比如孩子刚进来的时候,将“开门”了“抬门”,然后问他问题的时候,又将“哥哥叫做了“得得”。当时医院的医生就感觉出来不对,但由于孩子接触的比较少,并不知道具体的情况。所以,为了了解儿童吐字不清对儿童的具体影响,医生又对儿童进行了专业测试,结果发现儿童的语言存在问题。
第一就是这小孩对于常见字读音的感知模糊,尤其是G、K、D、T、L这几个方面的字读音,小孩只要一开口,那必然会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发音,或者是置换成了别的的字读音,而这种体现,在医学上叫做“换音障碍”。第二,小孩对于相似字读音的感知也比较模糊,比如平翘舌音,他就一个都分不清。
到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就已经知道这小孩是语言障碍。但是小孩父母却问了一个问题“三岁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是不想说话还是不能好好说话?
一直以来,很多父母对于语言障碍存在着很多的错误认识,比如“语言表达还能出现问题?”、“不说话便是这孩子不想说话,等几年自己就会主动说了”、“现在不说,打一顿就会乖乖说了”。看起来父母们给自己找到其中的理由,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这毫无疑问宣告了语言障碍的无所顾忌。

那三岁吐字不清的孩子,是真的不想说话吗?当然不是,哪一个孩子不想说话呢,就算是深受自闭症影响的孩子,也无时无刻不想开口喊一声“爸爸妈妈”。但各种问题的存在,造成孩子的语言表达只能踽踽独行,不是他们不想说话,而是语言障碍在影响。
发音器官发育异常、口部肌肉无力、发声器官配合错误、方言习惯形成错误字音。诸如此类的种种原因,不仅让小孩的语言得不到一个好的发展,甚至就连他们最基本的发音也被剥夺。明明开口就能说出来的“开门”,结果就这样变成了“抬门”。小孩也尤其冤,这哪是自己不想说话,明明就是阻碍自己说话,结果父母还隔三差五地呵斥。
吐字不清如何改变,才能避免以后的危机?
首先需要改变的是父母的态度。在语言障碍儿童矫正的过程中,有不少家长选择了错误的方式:认为小孩不想说话从而打一顿;认为小孩吐字不清是刻意的,所以必须要斥责;小孩吐字不清不是大毛病,所以直接忽视。
父母们选择的这些方式,在他们的视角看来极为合理,但对于语言障碍儿童来说,不仅是一种打击,更成为影响他们语言恢复的阻碍。举例来说,有些孩子一开始可能会对某些特定的音调有些模糊,但家长的普遍指责会使孩子越来越缺乏自信,结果可以挽回的问题最终会成为障碍。

我们要重视这个问题,应该选择去医院做正规的康复治疗而不是任由发展,西安中童儿童康复医院联合童爱公益项目以及多家科研机构,根据中国儿童生长发育特点,特别研发“ICF三级康复训练体系”,根据不同情况的患儿,分阶段实施人工、智能、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措施,帮助语言障碍儿童走出自我,健康成长,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