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是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又称
抽动秽语综合征。抽动秽语症是指抽动秽语障碍,其特征是多发性抽动秽语的不自主突然发作,同时伴有剧烈的发声和亵渎。大多数患者年龄在4-12岁之间。患者常有多种共病,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症(OCD)、行为问题等。
临床表现
抽动秽语综合征以不自主、突然、快速和重复性肌肉痉挛为特征,伴有爆发性、不自主发声和抽动秽语。抽搐症状从面部和颈部开始,并逐渐向下扩散。抽搐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耸肩、缩颈、伸臂、摆臂、挺胸、弯腰、旋转身体等。
声带抽搐表现为喉音和吼叫,逐渐演变为刻板的诅咒和脏话的陈述。有的儿童在无意识抽搐后逐渐出现语言运动障碍,有的儿童能模仿语言、动作和表情。儿童不自主性喉音出现较晚,少数出现在早期,多数出现在发病后6~7岁。病人的病情经常起伏不定,时而轻微,时而严重,时而自我缓解一段时间。抽搐的位置、频率和强度会发生变化。孩子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会加重;当精神放松时会减少,入睡后就会消失。智力正常的孩子,有的孩子可能会伴有注意力、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主要有助于儿童病情恢复的药物,如氟哌啶醇、吡莫嗪、硫必利、可乐定贴片、氯硝西泮、肌苷等
2。心理治疗
本病对人格的不良影响非常普遍,有的经抽搐控制后不能适应社会。因此,在对症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行为治疗、支持性咨询和家庭治疗。帮助家长和老师了解疾病的性质和特点,减轻或消除家长的忧虑和焦虑。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作息时间和活动,避免过度紧张和疲劳。对于抽搐患儿,先-闭上嘴,缓慢、有节奏地做腹式深呼吸,以减轻抽搐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