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神秘生活》中,5岁许家润在家里很活跃,可在外面却很胆小。
· 刚到班级,见没人理他,就偷偷地走到角落观察玩得欢快的同学们;
· 被岳昊误会受委屈了,他一句话也没说,走到门外找老师哭着喊"我想找我姥姥";
· 想和同学们一起玩转圈圈,结果同学们玩累不玩了,他就一个人坐跷跷板,看着他们玩。
……
他的姥姥表示:"家润从小特别乖,喜欢天天在家玩。希望他改变慢热这一块,跟别的小朋友高高兴兴地玩。"
像许家润这样的孩子有很多,他们本身的气质特点相对偏抑制,如果碰上难搞的对象,很容易被打回去,失去人际交往自信心。
虽然他们内心渴望融入小团体中,但很可能害怕再一次不被接纳、不被信任、不被认可,就干脆自己一个人独自玩耍。

为什么孩子在家活跃,出门胆小?
这绝不单纯只是孩子内向、胆小所致,关键还受几个内外因素影响。
内因1:在家里感觉轻松自在
很多孩子在家里活波出门胆小,主要因为家里是属于自己的地盘,到处都是熟悉的环境,疼爱自己家人,自然感觉轻松自在。
然而在外面,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形形色色的人,孩子则容易紧张害怕,变得无所适从。
内因2:对家人十分依赖
孩子在外胆小在家活波,往往对家人也十分依赖,依赖家人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而在外面受到的委屈挫折相对较多,孩子的依赖性比在家里更强。
外因1:家长的控制欲强
"万事包揽"的家长控制欲较强,小到今天穿什么颜色的袜子,每顿饭吃多少饭量等,
导致孩子缺乏主见,使其在陌生环境下表现得更加木讷内向。
外因2:家长的恐吓话太多
家长经常用"再不听话就把你送到警察局"、"再哭晚上大灰狼就来找你"等话恐吓,使孩子对外面事物容易产生恐惧,生怕一不小心,受到伤害。

外因3:交往自信受到打击
孩子想和同伴们一起玩,可同伴的多次忽视、排斥、拒绝,打击到孩子的交往自信心,
从而使孩子缩回自己的保护壳,在家里表现活波在外面表现胆小。
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倾向时,就想多带孩子去游乐场、儿童乐园、公园,让他/她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可这个时候,主动上前和小朋友一起玩,对孩子来说,是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很可能家长多次鼓励,孩子依旧原地不动,眼巴巴地望着其他小朋友玩;
或者摇一摇头、摆手推拒、说不要,拒绝加入同伴的活动中。
同事的儿子就是这样,参加幼儿园举办的亲子活动,总是坐在一旁看着别人玩。
妈妈鼓励他上前加入,他说我不行,我胆小,我不过去。
直到过了很久,才见他鼓起勇气,跟在别人后面,一起玩了起来。

如何帮助孩子改善在外面胆小?
1、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孩子退缩时,家长可以教孩子尝试着上前和对方说话,
比如"小哥哥你可以跟我一起玩吗"、"姐姐我能和你一起玩吗?"、"你的玩具很漂亮,能借我看看吗?"等,为能和他们接下去一起玩起个头。
2、教孩子一些拿手绝活表演。
家长可以教孩子一些相对他拿手的,又是别的小朋友喜欢的节目表演,增强孩子的人格魅力和自信心,拉近和同伴们的关系。
3、帮助孩子找合适的人相处。
家长和老师可以让孩子去找一些相对他也喜欢,而且个性特点也是比较温和,容易跟人相处的同伴,跟他进行互动,满足孩子的交友需求。更多关于孩子在家活跃在外内向的疑问,你可以在线咨询咱们的值班老师,获得更多针对性的建议与分析。